"并非天然钻石让人高不可攀,而是国产宝石级真钻太有性价比了。"
近期,京东平台上的一款标价“一克拉8000元”的柘光宝石级钻石引发了广泛关注,其首月成交额便迅速逼近传统奢侈大牌的惊人业绩,将“克拉自由”的消费变革浪潮推向了全球。
数据揭示,该产品九成订单源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净值人群,甚至最远的客户订单都触及了迪拜的富人阶层。
多年前,我们曾深受“钻石恒久远,一颗永流传”这句广告语的影响,“稀缺”、“尊贵”逐渐成为天然钻石的代名词。然而,天然钻石所谓的“稀缺性”,实则是戴比尔斯在垄断市场后精心编织的一个谎言。其实,全球钻石储量超过万亿克拉,甚至足以让每人分配到20颗。
相比之下,河南生产的宝石级真钻凭借“7天就能培育出一克拉、价格仅需8000元”的显著优势,彻底打破了天然钻石的“稀缺性”神话。
展开剩余75%公开资料显示,当下全球培育钻石的产量中,有95%来自中国。南方周末曾报道,民族品牌柘光品牌采用0.1纳米CVD镀膜技术,使得95%的钻石达到D-F色(天然钻平均为H-J色),3EX切工达标率高达98%,采用全手工方式进行12道镜面抛光,使得火彩净度综合4C品质甚至反超戴比尔斯。
这一现状让面临生存危机的西方钻石巨头倍感压力,他们指责“中国制造破坏了行业规则”。自2018年起,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(FTC)对钻石的定义进行了重大修订,不再特别强调“天然”属性,从而在定义层面实现了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平等地位。面对这一变化,传统钻石公司开始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对抗培育宝石的崛起。
2018年,戴比尔斯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培育钻石公司Lightbox,开始批量生产廉价的培育宝石。其初衷之一是分化市场,既保持昂贵天然宝石的奢华魅力,又削弱培育宝石的竞争力。
然而,这一策略却引发了一场价格战,反而拖累了天然钻石的价格。截至2024年底,戴比尔斯已积累了价值20亿美元的未售出钻石库存,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库存。
随着中国公司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价格的下降,Lightbox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,该部门已于今年关闭。
而以“柘光”为代表的国产宝石级钻石新兴品牌,在登陆京东等线上平台后,短短三个月内成交额便累计达到数百万元,且绝大多数购买者都具备钻石购买经验。
来自广州的消费者蔡先生分享了他在柘光京东旗舰店的购物体验。他选购了一枚5克拉的宝石级钻石戒指,旨在弥补过去因经济条件限制未能为妻子购买天然钻石戒指的遗憾。
蔡先生提到,虽说这枚戒指价格接近6万,但和天然钻石相比,他花这个钱买到的是D级色泽、VVS级别净度的钻石,这种品质在天然钻石市场里,可不是那么容易能买到的。
“和柘光的专属顾问交流时,他们每次都能结合我的需求,给出既专业又恰当的建议,整个沟通过程毫无阻碍,十分顺畅。要是以后还有机会,我肯定还会再次选购。”蔡先生这样补充说明。
值得欣慰的是,宝石级钻石技术的突破让中国实现了钻石供应的自给自足,西方企图通过天价进口、操控市场的幻想已经破灭。
西方资本曾采用双重标准,用“血钻”的污名抵制中国的天然钻石,而当中国培育钻石技术取得突破后,为了营销目的又大肆宣扬天然钻石才是环保的象征。
营销手段终究不能成为产品创新的替代品,它所能发挥的,仅仅是锦上添花的放大效应,绝非能让品牌起死回生的关键依托。一旦产品本身以及所制定的战略出现严重问题,过度依赖营销不仅无济于事,反而会像催化剂一样,加速品牌走向衰落。
当年轻人选择用8000元一克拉的国产宝钻求婚,用黄金对戒替代高昂的智商税,用旅行结婚来逃避天价婚礼时,他们真正反抗的,是商业社会对爱情的物化和绑架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